翻译是不同语言使用者进行沟通的桥梁,翻译的顺畅,准确时大家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,正如大家所说的那样:像呼吸一样自然。但如果翻译的不是那么合适的话,就会有一种整个人都不好了的感觉。
目前吐槽最多的是公共场所的标志翻译和电影翻译。如今大家的外语水平普遍提高,这些公共场所以及电影中的奇葩翻译,就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槽点。比如,之前比较火的复联。
《复仇者联盟:奥创纪元》的翻译被推上风口浪尖,给电影字幕挑错成为网友乐此不疲的趣事。其实,因《环太平洋》和《银河护卫队》的翻译,贾秀琰“成名”更早。连带着八一电影制片厂译制片部门也成为众矢之的。
八一厂译制片部门负责人给出了很多翻译质量不好的原因:实在是因为时间太紧,已经尽了最大努力,以后会改正,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。
这个高效率的时代,时间紧并不能作为翻译不好的借口。据了解,上影译制厂和长影译制厂都有自己的在编职工,北京则更多的是市场化运营。一个团队里有十几个翻译,在全国来说是最多的了。但电影译制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,既要懂英语,又要懂电影,而且中文表达又要好,这样的人才需要的素质比较全面、高端,圈子里也就这些人,通常是几个译制厂共用几个翻译。
那么问题来了,既然翻译的要求高,自己的人手又不够用,为何不开放市场,现如今专业的翻译公司还是比较多的,一个团队十几个翻译,也很普遍。相关人士给出的说法是,市场难管理,版权难得到保护。小编认为:市场难管理,并不是不能管理;版权难得到保护,现在翻译公司都会有保密协议等等,除非翻译公司不想要口碑了,不想继续经营下去了。
制片厂们要想继续独揽电影翻译,只有通过自己改革,引进人才,优化翻译质量,为自己正名。